NCU GLORIA | 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 Taoyuan - Taichung Scientific Research & Industrialization Platform Project

二 29, 2020 1360次數

│焦點新聞│新台灣之光!全球史上最大醫學競賽 台灣團隊為何勝出?


在全球最大、獎金最高的醫學競賽,台灣中央大學與HTC領軍的團隊成為新台灣之光。 圖片來源:取自中央大學網站

【未來高教專欄】在史上最大的全球醫學競賽,一支台灣團隊脫穎而出。學界與產業界如何協力,對社會產生實質貢獻,成為產學合作典範?

2013年,由美國XPrize基金會主辦、高通基金會贊助的「Qualcomm Tricorder XPrize」,啟動了以打造三錄儀(Tricorder,在60年代經典科幻影集《星際爭霸戰》出現過的手持設備)疾病診斷系統為標的、人類史上最大的全球醫學競賽。

台灣團隊勇奪亞軍

自2013年開始參賽,一路從全世界300多支隊伍(含企業界及學界)競爭中過關斬將,歷經三年多漫長的競賽過程,來自台灣的「動態生醫指標團隊」(Dynamical Biomarkers Group)逐步化不可能為可能,於2017年榮獲亞軍殊榮,獨得獎金100萬美元的肯定,成為台灣之光!

研發的挑戰除了成品必須達到精確的5項生命徵象監測及15項疾病檢測之外,還需運用最新軟硬體技術以滿足一般消費者能簡易操作,以及總重量低於5磅(約2.3公斤)「輕薄短小」的要求。

「動態生醫指標團隊」由國立中央大學與宏達電(HTC)領軍,集結哈佛大學團隊以及國內數個頂尖生醫研究群(中央、台大、清大、成大、北醫、台大醫院、壢新醫院和國泰醫院等)。

團隊由醫師主導診斷策略、教授研究員開發技術、產業界研發機器學習技術及設計使用者介面;循著中醫「望、聞、問、切」的聽看診要領,以影像分析、氣血尿生化檢測、生醫訊號量測分析等技術,以及互動式人機操作介面,落實多面向的診察,讓複雜的醫療檢測得以走向簡易自主,滿足居家照護使用模式。


「動態生醫指標團隊」讓《星際爭霸戰》中的神奇裝置成為可能。(中央大學提供)

跨域、跨校、跨界

仔細分析比賽的過程,跨領域、跨校、跨界的通力合作,正是台灣隊伍此次能夠勝出的重要關鍵。

比賽結束後,中央大學運用過程中開發的技術繼續鑽研,推出了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的「心房顫動篩檢手錶」,能預防患者發生中風。目前,也開發出心房顫動智慧篩檢平台,利用Google雲端計算服務,結合物聯網手環與行動裝置app,無論在居家照護或偏鄉醫療的助益,都相當可觀。

當初參賽的其他醫療與學校單位,也將比賽中累積的實力,各自在不同舞台發揮。

這就是我認為最理想的產學合作型態——有充滿挑戰的明確目標,結合學界、產業界跨域、跨界的能量及專長協力合作研發,既能推動前瞻技術創新研發,也能開創新興產業,更對人類社會的民生福祉產生實質的貢獻。

當然,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在此跨領域當道的時代,學校可以整合各領域研發專家,成立跨領域研發團隊,建構教授與業界合作平台,並聘任多位經驗豐富之產業聯絡專家,扮演學校與產官界之鏈結橋梁。

統一窗口、主動出擊

例如中央大學最近籌組了災防與永續環境、生醫生技、AI智慧管理與光機電能,以及循環經濟與關鍵材料等主題式團隊,統一窗口、主動出擊,積極與國內及國際企業合作,一起研發或規劃設立共同產學研發中心。一改過往老師單打獨鬥的模式,成效將會比較顯著。

以中央大學與荷蘭企業帝斯曼(DSM)的國際產學案為例,帝斯曼在未來五年,將投入一億台幣左右的資金,在中央大學校內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整合化學、化材和生醫跨域教授群的研發能量,展開多項產學計劃,包括綠色先進功能性材料開發與製程的研究等。該公司30位研發人員也將在年底進駐中央大學。

以上這些成功的產學合作案例,共通點都是結合了開發「跨領域前瞻技術」、發掘「創新產業或運用」,且「合作交流密切」。>

我國中小企業仍佔多數,研發經費與能量常有限制。而學術界的研發團隊,每每針對特定技術研發深耕多年,再加上每年新進年輕學子的無限創意,所累積的技術能量,常常能補企業界技術研發的不足。

借鏡比利時與以色列

因此實務上,多數產學合作案往往因成本及經費因素,重點在解決當下問題,或將大學的研發團隊視為公司研發部門的延伸。

因此只要能對企業產品、服務、管理、營運績效產生加值效果;並能縮小學生學用落差以及促進教授團隊精進研發能量,都是好的產學合作。

另外,由於法規彈性不足,導致許多大學的產學合作,無法達到真正「企業化」應該有的績效。

因此,建議政府仿效比利時魯汶大學和以色列大多數大學的機構設計,修法允許國立大學另外成立完全擁有之產學研發法人或公司。由大學委託授權,以企業化經營學校研發成果的技術授權、技術移轉、專利申請應用、新創公司成立經營以及主動媒合產學合作計劃等等。扣除營運成本後,盈餘則可回饋學校。

讓學校研發團隊專注技術研發,而產業發展相關經營工作則由此公司的專業經理人以企業化機制來執行。以此機構的配置,期能加速創新事業的育成,有效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新聞出處:
洪家寧(民109年02月24日)。新台灣之光!全球史上最大醫學競賽 台灣團隊為何勝出?,取自https://www.cw.com.tw/

版權所有 © 2021 中央大學國際產學聯盟     copyright © 2021  b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