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GLORIA | 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 Taoyuan - Taichung Scientific Research & Industrialization Platform Project

六 10, 2020 2398次數

│焦點新聞│中央大學成立衛星任務中心 盼未來技術引領全球


設在頂樓衛星任務中心接收資料碟型天線。黎百代攝

以太空科學起家的中央大學,於今年1月20日成立「衛星任務作業中心」,並在頂樓安裝長約3.8公尺直徑的碟型天線,用來追蹤人造衛星,讓學生能實際參與學習,今年8月「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也將正式招生,為台灣培養國家一流太空人才,校方希望國家能多挹注資源,讓台灣未來在太空科學領域,於國際間能引領發光發熱。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張起維教授表示,以太空科學起家的中央大學,參與過國家無數太空任務,今年1月20日中央大學新成立「衛星任務作業中心」,由教授帶領學生成立太空團隊,親自參與實習計畫。目前地面作業中心正在追蹤「福衛七號」,「福衛七號」是一個大型美台雙邊合作的衛星,負責監測全球氣象預報、氣象變遷及電離層動態監測。「福衛七號」97分鐘繞行地球一周,它越過台灣上空只有短短幾分鐘,團隊透過頻譜儀掌握它的位置,迅速接收訊號。

為了追蹤自製的人造衛星,中央大學團隊於頂樓架設一座直徑長3.8公尺的碟型天線,有別於一般常見的衛星天線,大多呈碟型,衛星任務作業中心的天線,外觀用一個大球體包覆,形成保護殼,目的在延長天線使用壽命,當天線準備接收衛星訊號時,迅速地在球體內移動方位角度,在地面上展開太空任務。

在地面站接收的衛星畫面,可看到藍色大大小小的衛星及紅色的軌道殘骸,如同天上的繁星,密密麻麻分布在地球「靜止軌道線」上,中央大學衛星任務作業中心團隊在這裡接收衛星訊號,透過合作計畫,取得密碼,就能進行學術研究與分析。衛星任務作業中心現已與美國、印度、新加坡等學校,取得合作計畫,將於5月及年底執行小型衛星任務,透過這些計畫的執行,讓台灣衛星科技更加躍進。

張起維教授表示,中央大學累積30年的基礎,幾乎每項國家太空任務都不曾缺席,展現太空科學的成就。為了培育更多太空人才,中央大學將在今年8月成立「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衛星作業中心也將提供太空系學生飛控實習的機會。

今年適逢福爾摩沙衛星一號發射滿20周年,中央大學一路在協助科學任務執行,推動台灣太空科學與科技發展不遺餘力,未來在「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正式招生後,將在太空科技、衛星通訊、大氣研究、天然災害預測等領域,都將培育更多的生力軍。

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研發出全世界最精準的電離層探測儀,無論在電離層太空天氣、地震前兆和海嘯預警,都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未來也能實行環境PM2.5的監測。

張起維教授說,未來是衛星通訊大爆發的時代,台灣具有領先卓越技術,卻因資源的欠缺,在國際間始終居於配合地位,只有期盼政府能提升國家太空中心位階,增加太空科學的預算,讓學術單位能夠全心投入、發揮所長,讓技術引領全世界。


張起維博士說明衛星任中心接收資訊。黎百代攝


學生參訪中央大學太空系衛星製造設備。黎百代攝


學生參訪太空系所設備。黎百代攝


中央大學太空研究三巨頭,左起趙吉光博士、劉正彥博士、張起維博士。黎百代攝

新聞出處:
黎百代(民109年06月03日)。中央大學成立衛星任務中心 盼未來技術引領全球,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

版權所有 © 2021 中央大學國際產學聯盟     copyright © 2021  b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o to top